一夜之间,罗马仕崩塌,消费者愤怒:售后难,信誉毁

品牌的信任危机:从畅销走向危机爆发阶段


2025年春天,曾稳坐用户购买充电宝榜首的罗马仕,戏剧化地跌落舆论风口。这个有着十数年历史的老品牌,靠着“充电宝=罗马仕”的路径依赖,在线上平台、线下渠道构建起庞大的产品矩阵。但一场数百万台产品的强制召回,将罗马仕脆弱的供应链条暴露无遗。消费者才发现,那些被视作可靠伙伴的充电宝,瞬间成了烫手的山芋。


事件持续发酵,品牌方的应对策略引起争议。官方在危机中发布的“未倒闭”声明与全平台店铺的突然关店形成强烈冲突。有前员工指出,停工停产通知中的“80%发放最低工资”的措辞实际是变相裁员,更令人寒心的是,客服系统在召回的高峰期全线失联,将消费者置于维权死胡同。


售后真空:消费者维权无门


“买了罗马仕就像买了保险,现在成了定时炸弹。”一位连续七年购买该品牌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。她的充电宝属于被召回产品,但店铺关店之后甚至退货渠道也断了。在维权群中,这种连锁反应更为普遍——有人购买半年的充电宝突然鼓包,有人支付高价运费申请退货但没有收到确认,有人发现线下店铺人去楼空。


品牌的自救行动同样乏善可陈。京东自营旗舰店虽然保留数据线等配件,但核心产品线已全面清零。有消费者爆料,某位高管在闭店前夜被拍到携大量私人物品离开,进一步恶化了信任危机;对于电芯供应商的追责,因为涉及多家品牌,一直未能取得进展,导致事件陷入了“责任真空”状态。


3C取消+民航禁令:行业大变局


这背后是整个3C行业的系统性危机。民航部门的“一刀切”禁令让罗马仕失去最大消费场景。而3C认证取消带来的合规性冲击更是让品牌陷入两难,是召回还是经营压力?业内人士分析,仅召回的物流、检测、赔付等成本,就足以让中小玩家出局。


更加可怕的是消费者信任断裂。有用户晒出对比图:队友辗转多家电子产品店,终于买下小米充电宝,但依然要自备苹果数据线。消费者从“品牌崇拜”到“品牌质疑”之间的转变,反映着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信任危机:当品质和服务不能构成闭环,再耀眼的销售额也会归零。


这场风波暴露出的是消费电子业的一个残酷真相:消费者信任并非无限制的资源。对于罗马仕的教训,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明白,安全是商业伦理的基石。在快充技术迭代飞速的今天,企业如果将控制成本凌驾于技术安全标准之上,那么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。这或许会成为一次警钟,促使全行业重新审视质量至上的价值。每一次消费者的选择,都是在为市场制定新的游戏规则。

回复帖子

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帖子